快捷搜索:  

口岸经济(Economy)的塔城找寻——新疆首个边民互市交易转型成长试点观察

"口岸经济的塔城找寻——新疆首个边民互市交易转型成长试点观察,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 口岸经济(Economy)的塔城探索——新疆首个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调查 2024-05-21 13:03:31来源:天山网编辑:范琪妍

口岸经济(Economy)的塔城探索——新疆首个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调查

4月23日,车辆在巴克图口岸执勤民警引导下有序出境。 □马丁摄

口岸经济(Economy)的塔城探索——新疆首个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调查

5月15日,顾客在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丝路文化(Culture)商品城选购商品。 □石蕊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Daily)记者 热依达

■ 2019年6月,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运营。塔城地区探索出以 边民互市贸易+互助组 的方式,改变过去边民 单打独斗 的进口模式,引导边民抱团增收

■ 2022年9月13日,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完成落地加工 整进整出 全疆首单测试,从 整进散出 到 整进整出 落地加工,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交易方式再次优化升级

■塔城市备案的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从2019年的3家增加到如今的6家。今年(This Year),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数量有望突破12家,加工产能突破150万吨

巴克图口岸,是新疆距离城市最近的口岸之一。

这个已有200多年通商历史(History)的口岸在时代的变迁中沐浴着暖阳,也经历着风雨。

依托巴克图口岸而生的边民互市,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是新疆首个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是全疆唯一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试点,它的贸易额总能稳居全疆前列。

这个边民互市贸易区有着怎样的故事?在新疆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它如何作为?创新与升级过程中如何让边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变迁:

从 代购游击队 到固定交易地

驱车从塔城市出发,沿迎宾路向西十几公里,便可抵达巴克图口岸。雄伟的国门前,等待出口的各类商品车整齐排列在道路一旁,游客们争相在国门前合影留念。

正对国门左侧几百米处,是新疆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一辆辆装满进口葵花籽、红花籽等商品的货车有序驶出贸易区。

边民互市贸易是什么?边民互市是做什么的地方?许多人到了这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边民互市贸易是指边民在我国边境地区陆路边境20公里以内,在行政部门批准的开放点可能集市上,针对生活(Life)用品,进行(Carry Out)单人单日不超过8000元的贸易活动。

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是以口岸为载体。口岸活,互市才活。 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秦清涛说。

从1764年巴克图口岸始建,主要用于非正式贸易交易,到1852年塔城与俄国正式通商开埠,成为新疆最早的开埠城市之一,再到1995年7月1日,巴克图口岸正式对第三国开放,成为新疆3个向第三国开放的一类口岸之一,巴克图口岸虽在历史(History)的潮流中几经波折,但一直紧随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走出它特有的开放之路。

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亦是如此。

站在巴克图口岸国门前,向西出境到哈萨克斯坦阿拜州的巴格特镇只有十几公里,向东往国内走十几公里就能到塔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为两地边民提供了贸易往来的条件。

被当地人称为 口岸通 的塔城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退休干部阿地里 阿不都热合曼回忆,在巴克图口岸开放初期,过境人员大都是以探亲旅游(Travel)方式入境,随身携带一些日用品,如小五金、厨房用品等,在中方专门组织设置的地点出售,回去时购买一些祖国的轻纺产品及衣帽鞋袜之类,一月数次可能每周一次。

那时候,我们(We)到哈萨克斯坦走亲访友,会根据亲戚的需求背着货到哈萨克斯坦去卖,再用卖货的钱买一些塔城这边的亲朋好友需要的东西,主要就是满足大家的日常生活(Life)需求。 60岁的地理达尔 伊布拉音回忆起年轻时当 代购 的日子。

可能固定场所售卖,可能打 游击 ,可能亲友订单购买,边民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虽已有雏形但仍不规范。

2009年,巴克图边民互市贸易市场正式运营,地点设在塔城市边境经济(Economy)合作区内的原塔城市西部商业综合体元盛市场内。市场分5个区,分别是食品区、服装区、百货区、建材区和综合区,商品以服装、食品、电器、工艺品及小百货为主。

当时,借助一日免签团的国策,哈方很多游客到塔城市,他们(They)背着蜂蜜、糖果、糕点、清油等在市场内摆摊卖。早晨入境晚上(Evening)出境,能卖多少算多少,卖不掉的留给中方的商人帮着卖,他们(They)回去时也会购买我们(We)的小商品。 阿地里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有了固定的贸易场所后,不论是对货品、交易方式、销售方都有了很好的管理。边民互市贸易走向规范化,贸易往来愈加红火。

2012年,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便利国策由一日免签团改为二日免签团和三日免签团。同时,免签团活动范围扩大至额敏、裕民两县,这给边民互市带来了极大便利。

资料显示,2012年前10月,哈萨克斯坦来塔城做生意的边民互市团达1652团次,人员达1.7万余人,携带货值达2125万元。

由于参与人数增多,当时巴克图边民互市贸易市场的运营方 塔城西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将市场从小平房搬到了两层大楼里,合理规划商铺摊位,让这个市场更符合当时消费群体的需求。

随着新疆边民互市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Economy)带核心区的深入推进,原有的边民互市存在小而散、信息化水平低、落地加工少等问题,无法有效拉动地方经济(Economy)快速发展。同时,贸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也面临转型升级。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巴克图边民互市贸易迎来了春天。

2018年8月,巴克图口岸被确定为新疆首批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口岸,巴克图口岸开始规划建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通过对传统的边民互市进行(Carry Out)升级改造,2019年6月,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运营。

这一次升级为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吹响了变革发展的前进号角。

升级:

昔日单打独斗 而今抱团增收

4月21日,记者来到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在进门处,看到一辆辆挂有哈萨克斯坦牌照的货车驶出贸易区。 车里的货经边民交易结算,会销往当地的落地加工企业。 塔城市巴克图口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恒飞说。

2019年的升级对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来说,不仅仅是将原来的中哈边民互市交易场所整体前移到巴克图口岸,更重要的是在交易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过去都是边民 单打独斗 ,人拉肩扛,有一定风险,在货品上也仅限于包装食品、日用百货等,带动能力不强;根据当时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学习国内其他省份边民互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塔城地区探索出以 边民互市贸易+互助组 的方式,引导边民抱团增收。

边民通过自愿联合,组成边民互助组,向哈方商铺采购商品,达成大宗商品采购交易,如葵花籽、亚麻籽和红花籽等农产品。 贺恒飞说,抱团取暖才能走得更远。从开始运营到2019年底,短短半年时间,边民互市交易总额达1.3亿元。

2020年5月,塔城市被我国列为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的第一批试点县市。

对于当时的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而言,必须有新突破。

2022年9月13日,随着一辆装有22.8吨进口葵花籽的集装箱车,从新疆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缓缓驶出,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完成了落地加工 整进整出 全疆首单测试。

当天的货物由塔城市源盛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集中申报和 整进整出 模式进口后,出售给了塔城市众海商贸有限公司进行(Carry Out)落地加工。

从此前的 整进散出 到现在的 整进整出 落地加工,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交易方式再次优化升级。

以往的 整进散出 ,说通俗点就像批发零售,互助组采购货物,需要到现场一人一票结算,在交易环节中,通关效率不高,增加了边民的交易成本。 贺恒飞说。

而此次运用的模式,则利用(Use) 边民互市+合作社 的方式,通过电话APP集中申报 整进整出 。在行政部门指导下,边民成立合作社直接和国外客商签订订单、组织货源到达互市,再将货物分配到每个边民进行(Carry Out)结算,经过二级市场直接卖给当地加工企业。

边民不用到现场,拿着电话就可以申报,操作方便,也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 贺恒飞说,当时,新模式首单测试成功(Success),为边民互市复市奠定了基础。

2022年11月,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成为新疆首个恢复运营的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

2023年,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货值达4.37亿元,位居全疆第一,其中落地加工贸易额占比94%,交易范围扩大到周边4个我国30多个品种,助力4000余名边民增收350余万元。

今年(This Year)一季度,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进口货值超1.1亿元。截至4月25日,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共结算交易1763车大宗商品,进口商品包括葵花籽、葵花籽仁、红花籽、亚麻籽、李子干、杏干等,重量约3.8万吨,货值约1.6亿元,参与边民2.2万余人次,业务量创历史(History)同期新高,稳居全疆前列。

交易模式的不断创新,不仅让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交易货品的种类也愈加丰富,围绕周边我国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当地行政部门协调产自哈萨克斯坦的冷冻鱼通过巴克图口岸中哈边民互市进入祖国,同时,还达成进口预包装食品冰激凌、李子干、杏干零的突破。

此时的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已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拓展:

产业落地加工 边民就业增收

距离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约2公里处,是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在这里进口的葵花籽经过一道道工序,变身为葵仁、食用油等产品,销往河南、河北、陕西等地。

作为一家对外贸易及粮油深加工企业,新疆锡伯图商贸有限公司2019年7月落地塔城,看中的就是这里 边民互市+落地加工 的贸易模式。依托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企业能够从边民手中购买到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Russia)等我国进口的便宜、优质原材料。

该公司行政总监雷兵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通过与当地边民合作社签订采购协议,从哈萨克斯坦购进葵花籽等原材料,入境经海关查验合格后能直接运到厂区,与一般贸易相比,通过边民互市国策,每进口一吨油料原材料能节省200元至300元,总体生产成本能降低约20%。

最让雷兵桥赞不绝口的是 整进整出 模式, 这样的模式,每车货物的装卸和运输费可节约2500元左右,依照目前(Currently)的进货量,公司平均每天可节约成本2.5万元至3万元,一年下来就是400万元至500万元,这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 雷兵桥说。

落地加工结合边民互市,是边境贸易迈向高质量发展、将通道经济(Economy)转向产业经济(Economy)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带动边境地区的产业落地、边民就业增收、扩大地方税收等,有很大促进作用。 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雅琼说。

从2019年备案的3家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到如今的6家,塔城地区一直在扩品增量上下功夫。

2020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这是全国第九个、西北地区第一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巴克图口岸建设40平方公里的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并将世界农产品加工打造成主导产业之一,这无疑给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的发展又增添了动力。

塔城润塔生物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是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产业园内一家以加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Russia)等国的葵花籽、红花籽、亚麻籽为主的油脂加工企业,每天可加工150吨原料,产品主要销往全疆各地。

塔城润塔生物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小军说,通过对进口原料的落地加工,附加值能增加1.5倍。令他感动的是,在企业选择落户这里后,当地行政部门对企业的场地手续、设备运输、申办手续、用电等事项都特事特办,公司仅用3个月就达成了从设备安装、调试到试生产,投产比预计快了近3个月。

我们(We)享受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产业园区的相应国策,同时还享受 整进整出 国策,货物从口岸入境后直达园区,节省了仓储、装卸等费用,每吨可节约200余元。全年下来为企业节省成本200余万元。 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彬说。

节约成本和时间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还加快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促进了供应链的协同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边民互市贸易的繁荣和可持续增长。

公司将扩大产能,增加产品多样性,依托现有销售渠道发展线上销售业务,促进企业销售多元化。 许小军说。

这些落地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招商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的发展潜力,就在不久前,一家李子干包装企业落户,还有几家有意落户的企业在洽谈中。 马雅琼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We)希望(Hope)有更多企业来塔城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活跃边民互市贸易,不断推进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繁荣发展。 2024年,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数量有望突破12家,加工产能突破150万吨,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在巴克图口岸,专门用于验放边民互市货物的海关H986机检查验设备基建工程也在抓紧建设中。目前(Currently),巴克图口岸只有一台H986机检查验设备,新增一台后,能提高边民互市货物通关效率。

这几年,巴克图口岸通关效率和能力不断提升,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不论是国策还是服务都很到位,当地行政部门努力(Effort)解决我们(We)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我们(We)企业还有什么理由不大干一场呢? 雷兵桥的话掷地有声。

兴边:

依托建设机遇 享受发展红利

记者在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采访时,不时会有一辆公交车驶入贸易区,游客下车打卡拍照后,就朝着丝路文化(Culture)商品城走去。

跟随游客,记者走进丝路文化(Culture)商品城。商品城内,从国外进口的零食、肉制品摆满了货架,不少游客在店内选购。

这个商品城是2019年开始运营的,目前(Currently),共有63个商铺及物流快递区,主要销售哈萨克斯坦及周边我国进口商品,具有商务办公、金融服务、餐饮等配套服务功能。 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丝路文化(Culture)商品城负责人石蕊说。

哈萨克斯坦的蜂蜜、格鲁吉亚的红酒,还有乌兹别克斯坦的西梅、吉尔吉斯斯坦的沙棘蜜,都很不错。 走进大黄蜂商行,负责人王野正热情地给顾客介绍自家商品。

30岁的王野家住额敏县,2019年,得知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内的丝路文化(Culture)商品城在招商,开网店的他嗅到了商机。 当时,这里对入驻的个体经营者免收3年经营场地租赁费,在试运行期间免收第一年物业费和水电暖费用,优惠国策很吸引人。 王野说,随着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祖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边民互市贸易一定会有突破。

边民互市贸易是我国给边境地区的优惠国策,也是拓宽兴边富民路的重要方式。边民是互市贸易的主体,让边民充分参与互市贸易的各个环节,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我们(We)推动边民互市发展的目的。 马雅琼说。

做了30多年边贸的高金花对边民互市的发展变化感触很深。 过去在元盛市场开店,我们(We)只能经营周边几个我国的商品,种类少、规模小。如今国策好,我们(We)把店开到了丝路文化(Culture)商品城里,货品丰富了,收入自然(Nature)更多了。 高金花开心地说,旅游(Travel)旺季,一天销售额就能达到七八万元。

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不仅是丝路文化(Culture)商品城里商户和消费者的共同感受,也是在新模式下参与交易的边民的感受。

张小平是塔城市二工镇卡浪古尔村村民,也是塔城市源盛和合作社的负责人。

该合作社社员以卡浪古尔村村民为主。 以前大家都靠养殖增收,如今在行政部门引导下,我们(We)靠 边民互市+落地加工 模式,又多了一份收入。 张小平说,社员通过有关部门确认边民身份后,在塔城边民互市微信小程序可能电话APP上注册,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每天8000元免税额度的进口申报,每位边民通过参与交易获得相应收益,每个月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坐在家里拿着电话就能赚钱,这是党和行政部门给我们(We)边民的好国策呀。

目前(Currently),当地备案边民互市合作社有13家,边民4700余人。

实惠一定要落到边民身上,让每一个边民都可以参与其中,让他们(They)的 钱袋子 鼓起来,达成兴边富民。 贺恒飞说。

如今,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让这份红利不断释放?

边民互市创新发展必须依托巴克图口岸和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加速建设发展。马雅琼说,当前,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发展进入关键期,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快,对内辐射功能不断显现。下一步,塔城地区将继续用活用好边民互市国策优势,抢抓巴克图口岸和试验区先行发展区的大发展机遇,继续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基础条件,着力探索 边民互市+电商 边民互市+金融 等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扩品增量,推动边民互市向规模化、便利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让边民们切实享受到红利,让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之路走得更加稳健、长远。

口岸经济(Economy)的塔城探索——新疆首个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调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468) 踩(76) 阅读数(8904)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